碳化枣核:中国枣文化的见证
0
2018-02-03 13:32:00 作者:通讯员 高沛 文/图

  1972年,在新郑市新村镇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碳化枣核。2001年,裴李岗文化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碳化枣核现存于新郑市博物馆。

  新郑播报 巴明星

  通讯员 高沛 文/图

  枣文化历史悠久

  新郑枣文化源远流长。很早以前,这里就流传有“枣乡美景关不住,引得玉皇下凡来”这一关于“玉皇观枣台”的美丽传说;《诗经》中记载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红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对新郑大枣的管理方法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

  新郑红枣甲天下。红枣是新郑的象征,享有“新郑红枣甜似蜜”的美誉。它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枣中佳品新郑鸡心枣和灰枣更是驰名中外,在1994年的全国林产品博览会上,新郑灰枣荣获银奖,并被认定为河南省出口免检产品;新郑红枣的枣花蜜曾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蜂蜜项最高奖,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新郑灰枣”和“新郑鸡心枣”的商标已成为河南省唯一的枣产品注册商标。新郑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市)和优质红枣基地、“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和“全国经济林生产先进县(市)”。

  惊现碳化枣核

  裴李岗遗址位于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多平方米。

  1958年前后,裴李岗村民在耕种土地时,发现石铲、石斧、石磨盘等遗物。后又发现其他此类遗物。其中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制作非常精致,引起考古界的注意。

  1978年到197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开封地区文管会先后在新郑裴李岗遗址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挖掘,发现了大量墓葬、陶窑、穴居房基等文化遗迹及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壶、陶碗、陶纺轮、骨针、骨锥等各类器物,确认该遗址为距今8000~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而此前,人们所知中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

  在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第二批文物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一枚碳化枣核。

  “据一些文献记载,中国种植枣树的历史为4000余年。但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碳化枣核,经考古学家鉴定,这颗碳化枣核距今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这说明新郑8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枣树的栽培活动。这个发现证明了中国红枣发源于新郑。”新郑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说。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