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焦枣:老树逢春发新枝
0
2011-11-29 14:15:15 作者:记者:钟斌

    核心提示:“西山焦枣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今年全村枣园种植面积突破1500亩,焦枣总收入达500万元,村民来自焦枣的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其中村里种枣大户最高获利近40万元。”

    “西山焦枣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今年全村枣园种植面积突破1500亩,焦枣总收入达500万元,村民来自焦枣的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其中村里种枣大户最高获利近40万元。”
站在刚成立不久的池州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前,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檀孝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脸兴奋、侃侃而谈。

    千年贡品藏深山
    “西山焦枣,贵池之宝;色如紫晶,形似玛瑙;风味独特,国内稀少。”在说到西山焦枣的发展历史,檀孝忠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据记者了解,西山焦枣产于贵池棠溪西山村,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起,西山焦枣就是贡品。但由于西山的枣林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上,交通不便、技术缺乏和宣传不够等原因,使这个千年贡品只能“待养深闺”,2006年以前都未有效发掘其应有价值。
    1989年前,西山村有八条人行道上山,人称“八条道路上西山,条条道路有险关”,又说“出门八道岭,到山未到顶,露水湿到腰,芭茅割断颈”,说的都是西山交通状况的落后。
    近年来,该村先后开通了四条土石公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输难、行路难的问题。但村里的四条土公路至今未能贯通,从枣园片到西山片必须迂回棠溪镇绕道上山。2001年,西山、枣园两个行政村合并后,由于交通阻滞,目前仍然形同两个村,使焦枣生产基地与基地之间、基地与加工厂之间的道路不通,严重制约了西山焦枣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除气候因素外,影响西山焦枣发展最大的就数枣疯病,种枣技术的不成熟直接影响了枣农种植的积极性,让许多枣农望而止步。

    多措并举破难题
    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宣传是西山村做大焦枣破题的第一步。
    2007年以来,西山村先后成立了池州市根宝西山焦枣合作社和池州绿地西山焦枣专业合作社,及时打出外出取经学习、开拓市场、树立品牌等“组合拳”。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农学专家进行产学研对接,签订“西山焦枣”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多次邀请专家进山为枣农授课,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枣园,为广大枣农消除了后顾之忧。
    一系列的举措,使西山焦枣获得了迅猛发展,西山村被列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根宝西山焦枣合作社还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市级龙头企业。
    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西山焦枣,将这个“养在深闺”的“金疙瘩”变成农民增收的“金饭碗”,飞入寻常百姓家,交通不便的瓶颈必须破除。
    10月11日,贵池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西山村的交通状况后,当即表示想办法解决部分资金,尽快改善交通环境,帮助打响西山焦枣品牌。
    “目前贯通枣园与原西山村3.6公里的水泥路,路基已铺好,主体工程年底可以全面完工。”11月28日上午,檀孝忠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了工程的最新进展。枣农共赴致富路
    技术成熟了,交通环境改善了,枣农信心增加了,投资商也慕名而来了……
    11月4日,贵池区棠溪镇政府与广州鑫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额3000万元的投资协议,注册成立了池州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西山村建设2000亩焦枣基地和年产200万吨的枣产品深加工项目。
“西山村近16个村民组、326户,家家种枣。在此处建焦枣加工厂,便于鲜枣收购,能给枣农带来极大便利,省工、省时。”
    谈到西山焦枣的发展前景,池州金品西山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毕学云信心十足。“目前干枣市场久畅不衰,除国内消费市场外,还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价格稳中有升。”
为了加快推进西山焦枣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棠溪镇成立了西山焦枣发展领导小组,专门指导西山村用地、修路、规划、宣传、引资等事务。
    “2012年西山焦枣种植面积有望突破3000亩,2015年全村确保种植面积达5000亩,争取达到1万亩,待枣树全部挂果产生效益后,全村户均增收可超过3000元,西山焦枣可以‘重现辉煌’。”采访快结束时,檀孝忠向记者勾画了他的“雄伟”计划。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