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枣产业出口贸易分析与展望
0
2013-09-22 22:20:28 作者:张莹


  摘要:红枣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潜力巨大。从贸易总量、市场结构和贸易价格3 个方面对中国红枣产业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发展红枣出口贸易的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红枣产业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枣,出口贸易,展望,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红枣及其加工品出口国,全球90%以上的红枣都由我国供应,市场占有率高,但出口贸易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一直不大。我国应该发挥红枣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拓展红枣鲜果及其加工品市场,尤其是推进出口贸易。
  1 我国红枣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1 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1.1.1 红枣出口总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红枣产业发展迅速,但国际贸易发展并不乐观。1995~2001年红枣出口贸易增长乏力,甚至陷入停滞,并有下滑趋势(图1)。与1995年相比,2001年出口贸易量下降了9.74%。2002~2003年我国红枣产业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一改前几年的颓势。2003甏锏匠隹诿骋琢康姆宓悖??001年的1.94倍。2003年以后,红枣出口贸易量逐年下滑,这与我国红枣受气候影响导致枣果品质不高有直接关系。直到2009年,红枣出口量同比略有增长,红枣出口量达到8667.56 t。
  红枣出口贸易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一直不大(图2)。1995年红枣出口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近15年最高,仅为1.28%,之后便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年,相比424.8万t的红枣产量,红枣出口量只有0.87万t,仅占0.2%。这种情况和国外消费者与我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不同、尚不了解红枣的营养及药用保健价值有一定关系,我们缺乏适合其他国家消费需求的枣产品。   
 27203.jpg
 
  我国红枣出口贸易金额变动分两个阶段:1995~2001年我国红枣出口贸易额逐年下降;2001~2009年贸易金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图3)。2003年之后在出口量下滑的形势下,贸易额不断上升,2009年的出口贸易额1 739.9万美元,是2001年的2.77倍,这说明中国红枣出口市场存在很大的增值潜力。  


 27204.jpg
 
  1.1.2 红枣出口主要省(市)分析
  广东、河北、天津、山东和河南是我国外销枣的主要省(市)(表1)。从广东出口的红枣许多来自主产枣省(市),但由于其优越的出口地理位置,2002~2005年广东红枣出口量位列全国第1,分别占总出口量的59.92%、53.27%、56.19%和38.35%。2005年广东红枣出口量所占比例与2004年相比减少17.84%,出口量减少3859 t,这是由于河北出口销售实力增强。2006~2009年,河北超越广东,成为全国红枣出口第1大省,出口量逐年上升。2009年,河北省红枣出口量为3702 t,占总出口量的42.7%,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63倍。山东和河南,作为红枣主产区,出口量却呈波动下降趋势,急需找出制约红枣出口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红枣出口量。   
 27205.jpg
 
  1.2 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程度不断提高,红枣也逐渐为国外消费者所认同,红枣的国际市场在逐步扩大。1995年我国红枣出口国家24个,其中亚洲国家及地区13个,占到一半以上,2009年红枣出口国家33个,亚洲国家及地区所占比例降至39%(图4)。   
 
 27206.jpg
  目前,我国红枣出口区域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的30多个国家与地区,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到90%以上。
  中国台湾是我国红枣最大的出口对象,出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中国香港是我国第二大红枣出口地区,但波动幅度较大(表2)。与1995年相比,2009年中国台湾在我国红枣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增长了20.88个百分点。随着对其他国家出口量的逐渐增长,中国香港在我国红枣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波动减小,由1995年的21.76%下降到2009年的11.44%。
  1.3 出口贸易价格分析
  近些年,我国红枣出口单价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变动幅度不大(图5)。1995~1999年,红枣出口单价逐年下降,1995年红枣出口单价与1995年相比,每千克下降了近1美元,这样的变化既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各红枣主产区大力发展出口、形成恶性竞争有一定关系。2000~2003年红枣出口单价基本平稳,2004~2009年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2009年达到15年来的最高值,为2.01美元/kg。   
 27207.jpg
 
  


  2 发展我国红枣出口贸易的限制因素
  2.1 国内因素
  2.1.1 产业内因素
  第一,品种结构不合理。我国红枣晚熟品种比例偏高,中、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较少,丰果和优果率较低。此外,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鲜食枣品种的市场潜力发展巨大,但我国鲜食品种相对较少。
  第二,技术体系不完善,采摘后商品化处理落后。红枣产业整体科技水平较低,栽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仍存在不足,鲜枣集中在9月采摘,保鲜技术与储存技术难以保障长距离运输,不能适应出口的质量要求。
  第三,产业链短。红枣加工产品局限于初级产品,高技术含量的红枣深加工产品较少。而且干制后的红枣和蜜枣等都属于高糖食品,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要求。
  第四,产业内竞争无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枣和出口枣的国家,但产品同质化,缺乏品牌效应,各企业所占国际出口市场份额很少,企业间为争夺国际市场相互压价、自相拼杀的无序竞争局面依然存在。
  2.1.2 产业外因素
  第一,信息化服务跟不上,销售组织不力。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在红枣生产中大量存在,管理粗放,枣农没有科学的营销策略和方法,缺乏属于自己的营销和信息沟通组织,外销力量不强。
  第二,缺乏标准体系。红枣市场越来越红火,竞争也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牌意识越来越重要。我国果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差距甚大。
  第三,与其他果品的竞争激烈。红枣作为我国特色果品之一,在国际果品市场面临着其他果产品的激烈竞争,市场风险不断增大。
  2.2 国外因素
  2.2.1 技术壁垒问题
  技术壁垒已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障碍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标准高、要求严,国内果品质量很难通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想要扩大红枣的出口难度相当大。
  2.2.2 消费习惯
  红枣不同于一般的干鲜果品,它集药用、保健、食用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果品中的“补品王”,但由于国外多数国家没有种植红枣的历史,因而各国消费者对红枣价值了解不全面,也没有食用红枣的习惯,使得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3 我国红枣出口贸易展望
  3.1 红枣出口态势良好
  枣是我国传统的拳头出口农产品,占有绝对的贸易主导地位。我国干枣及其他枣制品主要出口地区及品种为:河北沧州市的金丝小枣和赞皇大枣、山东的金丝小枣以及冬枣、陕西大荔的红枣、山西运城稷山县的板枣、新疆阿克苏的灰枣和新疆哈密的大枣。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东南亚,约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美国家华人居住区。
  3.2 红枣品种更加多样化
  随着红枣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龙头企业已经研发多种加工技术,开发出一系列个性化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加鲜活、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也为红枣产业走上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坚实基础。
  3.3 红枣品牌力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已有9个省市的27个县市被列入中国枣乡名单。其中河北有7个,代表品种有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大枣、冬枣和行唐大枣;山东6个,代表品种有金丝小枣、圆铃大枣、大枣和冬枣;山西5个,代表品种为板枣、相枣、骏枣、壶瓶枣、梨枣、木枣和油枣;陕西3个,代表品种为晋枣;河南2个,代表品种为灰枣、圆枣、扁核酸和鸡心枣;另外4个枣乡分别位于甘肃(代表品种为鸣山大枣)、天津、宁夏和江西。此外,其他省份也有其代表品种:如新疆代表品种灰枣、骏枣、赞新大枣和哈密大枣,江苏代表品种泗洪大枣,安微省代表品种尖枣和圆枣,浙江代表品种为义乌大枣,湖南代表品种为鸡蛋枣,以及中国台湾和海南的青枣。随着我国红枣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国外消费者将越来越认可红枣的市场价值,增加消费量。
  4 促进我国红枣出口贸易的对策
  4.1 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
  红枣出口要走出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必须实现出口对象由华人向国外广大消费群体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调整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构成。季节性优质鲜枣口感和营养价值均高于加工品,出口潜力极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红枣的深加工水平,增加其附加值,拓宽消费市场及海外市场。
  4.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红枣产业的技术能力
  要重视科技在红枣生产中的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体系,为红枣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以品种优良为核心,筛选培育新型品种。要积极支持红枣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4.3 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品牌营销
  要大力发展生态、优质的红枣产品,突出红枣的营养价值、养生功能,改造传统红枣产品,促进红枣深加工增值;开发特色名牌产品,运用原产地域标志制度,实施品牌营销,依靠品牌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着力培植国际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4.4 提高组织化程度
  完善与发挥各级红枣经济组织的作用,为会员开拓国内外市场服务;建立集生产、营销、科技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克服小农的规模不经济,帮助枣农生产出符合进口市场需求的产品。
  4.5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标准,积极实施国际认证
  制定和严格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是赢得全球竞争的关键。我国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并积极从国际认证机构得到认证,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0-009);2011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规划重点项目(SZ201110020010);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11ZDA06)
  参考文献
  [1]余艳锋,邓仁根,周开洪,周海波.中国枣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08,11:30~33.
  [2]李敏.中国红枣出口形势看好[J].农村实用技术,2007,12:10.
  [3]张鸿墀.我国红枣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机缘[N].经济参考报,2007-10-15.
  [4]刘孟军.枣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0,9:4~5.
  [5]张莹,刘芳,何忠伟.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1,10:36~40.
  作者简介:张莹(1987-)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产业经济。E-mail:
applebeth@163.com;通讯作者刘芳(1973-),女,山东沂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经济。E-mail:lvfang@sohu. com;通讯作者何忠伟(1969-),湖南永兴人,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经济。E-mail:hzw28@126.com

  • 美文推荐